产品概述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赤脚在地上行走有益健康。实践证明不常走路,不常运动的人,体内血液循环就差,这就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要维持身体的健康每一天至少要走一万步。
远红外养生足浴桶的诞生解决了传统疗法和现代人运动的困惑。在家里、办公室就能轻松、安全的享受足浴桶带来的健康,它是新一代高科技家用保健产品,选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发热技术—远红外线发热技术,通过智能控制发热体发射5.6~14微米的远红外光波,以达到保健强身的效果。
型号参数
JOSEN卓先JS-B
V—50HZ—W电压—频率—功率
温度设置范围:25~66℃
时间设置范围:5~90分钟
湿度:≦85%
尺寸与毛重:
保修期:购买之日起一年
足浴桶原理与功效
采用高科技远红外线发热技术传导热量,它将热疗和光疗有效结合为一体。利用热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远红外光波能和人体细胞产生共振,对人体脚部细胞进行光按摩,起到消除疲劳、强身健体的自我保健功效。
10分钟温暖整个脚底,20分钟温暖整个小腿,30分钟温暖全身。
足浴桶利用远红外本身具有热能的特性,对足部进行热疗,从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加快足部和全身的血液流通,将热能传导全身,从而使全身感到舒适而温暖。尤其冬季人体温度较低,更有效果。
(1)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足疗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2)美容护肤,改善睡眠:通过足浴桶底部的按摩石有效刺激脚底肾上腺穴位,使之均衡分泌荷尔蒙激素,从而激发皮肤细胞的活力,起到改善肌肤的效果;同时,刺激脚底的睡眠反射区,调节经络和血气,有助于改善睡眠。
(3)消除疲劳,缓解压力:由于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成本的上升,精神压力的加大,很容易使人感觉困顿疲劳,适当足疗,可以在放松身体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
足浴桶特点
与注意事项
(1)四方型桶体结构,外观时尚简约;
(2)微电脑数码控制系统,操作简单,时间、温度自由设定;
(3)高精度数字电路,按键灵活且使用寿命长;
(4)功率仅W,耗电低;
(5)精选进口铁杉木,抗菌防腐,结构稳定且有极佳的隔热保温效果;
(1)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2)仪器连续工作4小时,应停机1小时,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产品使用寿命。
(3)使用产品时建议在脚踩板上铺块浴巾。
(4)使用完毕后,请务必关掉仪器开关,拔下电源插线。
(5)请勿在浴室内或是湿气多的地方使用及保管。
(6)勿坐或站在产品上。
(7)勿在产品里加水或用水清洗,禁止用湿布清理擦拭。
(8)搬运产品时,请用双手搬运,以免造成产品滑落引起故障。
(9)绝对不能将头部放入产品内。
(10)请勿在棉被内使用。
(11)禁止自行拆卸、修理及改造产品。
(12)使用完后,用干毛巾将足浴桶内擦干即可。
操作方法
功能
图标
操作说明
显示时间值
用于显示设置时间或者剩余时间
显示温度值
用于显示设置温度或者温度
调节时间+
调节时间,每按一次,增加一分钟,2秒不松手,设置值以1HZ快速递增,松开即停。
调节时间-
调节时间,每按一次,减少一分钟,2秒不松手,设置值以1HZ快速递减,松开即停。
调节温度+
调节温度,每按一次,增加一度,2秒不松手,设置值以1HZ快速递增,松开即停。
调节温度-
调节温度,每按一次,减少一度,2秒不松手,设置值以1HZ快速递减,松开即停。
杀菌
启动杀菌功能。设定的时间是15分钟,60℃。按下此键显示默认时间15分钟,温度60℃,再按键,启动杀菌功能。
电源
电源开与关。开机后默认显示前一次系统设置的参数,显示内容闪烁。5分钟内无任何操作,系统自动关机。
启动/暂停加热
启动/暂停加热。当探头为接入时,LED数码管会显示“--L”字样。暂停时设置的时间、温度同时闪烁。启动后显示器停止闪烁,5秒后切换为实时温度,时间开始倒计时显示。
足浴桶使用时,每次需更换用于垫脚的毛巾。每次使用后开启杀菌功能5分钟才可以进行下一位体验。
建议经常来的用户,自带毛巾。
建议每次体验时间为30分钟。
不适人群
及禁忌
(1)无自我意识者,自己无法操作者,婴幼儿禁止使用。
(2)饮酒后或服安眠药者禁止使用。
(3)感觉不舒服或者身体肌肤感到异常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请勿长时间使用,以免造成低温烫伤。
(5)使用时,脚部足部禁止有金属,因为金属遇热会发烫。
红外线的医疗保健作用—来自《磁远红外负离子与健康》
1.《磁远红外负离子与健康》:东华大学出版社,熊有正主编。熊有正:主任医师,广州医学院二院康复主任、广东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东华大学:地处上海,教育部直属、国家“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大学之一,创建于年,在校学生3万余人,专任教师中院士8人。
2.红外线医疗保健作用简介:
镇静安神,促进睡眠:如自律神经失调,神经痛,头痛,肩痛,腰痛,背痛,失眠,生理痛,紧张所引起的种种酸痛。
消炎镇痛:火伤,烫伤,车祸后遗症,手术后的愈合,疲劳,倦怠等等。
改善血液循环:如贫血,高低血压,中风,防止再度中风,血行障碍,血气循环不良者。
3.红外线知识
太阳光中紫外线只占0.19%,可见光占4.8%,红外线占95%,其中近红外和中红外线占75%,远红外线占20%。
远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任何动物生存生长的必要营养,对人体有益的波长为4~15μm(微米)的远红外线也被称为“生命之线”。远红外线被康复医学广泛用于物理治疗。科学家经过试验证明,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不仅使皮肤的表层产生热效应,而且能引起体内水分子振动,再通过共振吸收,将穿透人体皮肤的远红外线电光能转换成热能,促进深部皮下组织温度上升,这种作用可刺激细胞活性,致使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流动,使微循环血流量能增加一倍,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调节精神的异常兴奋状态,从根本上消除疾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起到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及消炎等。
4.红外线与人体
凡是发热体都能辐射或吸收红外线,人体也是。红外线波长越短,对组织的穿透能力越强,波长越长则穿透力越弱。1.5~15μm的红外线的穿透深度约为0.05~1mm。人体对红外线的吸收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可直接作用到皮肤的淋巴管和血管、神经末梢及其皮下组织,而远红外线在皮肤2mm厚度内已被完全吸收。
5.远红外线的特征
(1)具有波粒二相性。它虽是不可见光,却具备可见光所具有的一切特性,有较强的辐射力,易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
(2)具有共振吸收性。各种生命体(包括动植物)吸收的外部电磁波波长范围,相当于8~12μm的波段,该波段几乎%能被人体吸收,其中9~10μm波长波段最易与人体产生谐和共振,使分子团裂化,重新组合成较小的水分子团(水分子的缔合度缩小)。
(3)具有渗透性。能够渗入皮下2毫米处,使皮下组织升温。
6.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1)电磁波效应。特定的波长能调节人体的电位平衡,纠正人体病变时的电荷失序。
(2)热效应。远红外线使表皮保温和皮下组织升温2℃左右,改善微循环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氧供给,使组织细胞加快代谢,增加巨细胞的吞噬功能,抗感染、消炎、消肿、镇痛,使受伤组织容易恢复。
(3)人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由各种酶来完成,远红外线能增加酶的代谢,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修复。
7.人体对红外线的反应。
红斑反应:皮肤在红外线照射后出现充血,产生红斑,即为红斑反应。可持续数分钟,直至一小时后消失。红斑是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的象征。若无红斑即表明照射强度不够;若红斑过强则会引起疼痛,显示过量。老年人反应迟钝,循环散热能力差,不会有明显红斑。
色素反应:红外线多次照射后皮肤出现色素沉着,颜色深暗,即为色素斑。由于皮肤充血后,血管内富含水分,水,红细胞中的血色素和黑色素细胞对红外线有强烈吸收,故形成色素沉着。色素斑可持续较长时间,有的达数月之久,方能消失。
耐受力:人体对红外线的耐受力是有限的。过强照射导致皮肤疼痛。
8.红外线的治疗作用
(1)改善血液循环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热直接作用血管平滑肌,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必然使组织代谢加快,营养供应增加,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
(2)消炎和消肿
炎症和损伤部位经红外线照射后,血流加速,将渗出的液体和炎症产物带走,其结果是炎症和肿胀消退,组织痊愈。红外线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3)解除肌肉痉挛
红外线治疗能解除肌肉痉挛。如运动损伤导致肌肉痉挛、疼痛肿胀,在红外线治疗后可立即解除。
(4)镇痛
红外线改善了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排出炎症渗出物,解除了对神经的压迫或刺激,降低了痛觉纤维的兴奋性,从而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
(5)提高免疫力
红外线照射能改善血液循环,血流量增多,因而白细胞聚集于被照射区,吞噬细胞功能因光量子激活而加强,所以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亦能激活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维持内环境恒定,这对于促进健康、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6)其他
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胀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9.红外线治疗方法
(1)红外线照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如需热作用较深,则优先选用白炽灯(即太阳灯)。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可用局部光浴;治疗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可用全身光浴。
(2)照射步骤:
①患者取适当体位,裸露照射部位;
②检查照射部位对温热感是否正常;
③将灯移至照射部位的上方或侧方,通常是垂直照射;
④应用局部或全身光浴时,光浴箱的两端需用布单遮盖。光浴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40~50℃。
⑤注意事项:照射头面部时应尽量斜照,应用1~2cm厚的纱布覆盖眼部,以免直接照射眼睛,造成晶体过热形成白内障。
(3)照射剂量:照射剂量主要根据病变的特点、部位、患者年龄及机体的功能状态等来选择。红外线照射时患者有舒适的温热感,皮肤可出现淡红色均匀的红斑,如出现大理石状的红斑则为过热。
(4)照射时间和疗程:每次15~30分钟,每日1~2次,15~20次为一疗程。
10.典型病例举证
(1)手术后血肿。某女性,32岁。因输卵管结扎后腹部创口缝合处皮下出血肿,约3cm*5cm。未经血肿消除,即用TDP辐射照射治疗,经8次照射,血肿渐渐吸收,伤口一期愈合,腹壁正常,腹部活动也正常。
(2)慢性溃疡。某患者,男,45岁。右踝部创伤后久不愈合,致成慢性溃疡,深1cm,周径3cm,创口呈淡灰色,分泌物少许,经用多种方法治疗已一年不愈。遂经TDP辐射器照射治疗,共治疗2个月,溃疡逐渐由淡灰色变为红色,肉芽缓慢生长,与表皮平行,后植皮而愈。
(3)肌痉挛。某篮球运动员,男,22岁。在篮球比赛中出现右小腿腓肠抽搐。当即进行按摩治疗,肌痉挛缓解,但不时出现抽动,遂经TDP辐射照射治疗4次,循环改善,抽搐缓慢停止,又治疗2次无复发。
(4)带状疱疹。某患者,男,65岁。右侧第六肋间沿背至前胸肋间神经走行段皮肤疼痛,继而出现小圆形疱疹,沿神经走行呈条带状分布,无明显发热,诊断为带状疱疹。即用TDP辐射器治疗,注射并口服抗毒药物,B族维生素。远红外线灯双灯照射,一胸肋部,一背部,照射患处疱疹,距离30cm,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经10次照射疱疹渐渐干涸,结痂,但遗留肋间皮肤痛,又继续5次照射后疼痛减轻,恢复正常。
(5)膝关节滑膜炎。某患者,女,63岁。左膝关节疼痛多年,活动不便,尤以上下楼梯时疼痛加剧。X光片显示胫骨髁(ke)间嵴(ji)变尖,骨质增生。关节肿痛,屈伸受限,浮髌(bin)试验阳性,诊断为骨质增生继发性滑膜炎。遂用TDP辐射器照射治疗,距离30cm,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经30次治疗后右膝肿痛逐渐消失,功能恢复,步行及上下梯时无疼痛,浮髌试验阴性。未经关节穿插刺抽液。
11.医用红外线的主要功能:能治疗多种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可选用适当的红外线治疗器,照射胸部、气管有关穴位,亦能增加血液循环和白细胞吞噬能力,消除炎症,缓解支气管痉挛,有止喘作用。
(2)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用红外线照射上下腹部和有关穴位,亦能收到解痉止痛、促进消化的良好效果。
(3)肌肉和软组织疾病:这类疾病包括:拉伤、创伤、抽筋、纤维肌痛综合症,各种肌炎、肌疲劳症等。红外线(尤其远红外线)照射就能解痉止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失,损伤愈合康复。
(4)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的损伤炎症,如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功能障碍和挛(luan)缩(suo),老年性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病和腰椎病等。运用局部红外线照射,能起到消肿止痛,改善循环,消炎和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5)皮肤病:局部皮肤的损伤(如创伤、切割伤)、炎症水肿、带状疱疹、术后创口缝合处、皮下血肿、皮肤感染,经红外线照射后均有利于炎症消失,创口愈合。
(6)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炎、浅表部位神经损伤和由损伤引起的肌萎缩,亦可用红外线照射以帮助恢复。
(7)循环系统疾病:如周围循环障碍的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雷诺氏病等,选用红外线治疗,疗效显著。
12.禁忌症
(1)凡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闭塞性脉管炎,重度动脉硬化均不宜做红外线疗法。
(2)由于眼睛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因此在做面部照射时应注意保护眼睛。
(3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止在心前区应用红外线照射。
13.注意事项
(1)治疗时患者不得移动体位,以防止烫伤。
(2)老年人及皮肤知觉障碍者,尤应注意防止过热。
(3)照射部位接近眼或光线可射及眼时,应用纱布遮盖双眼。
(4)月经期或妊娠(renshen)期女性不宜治疗,尤不能照射腹部。
(5)发热者不宜治疗。
(6)患部有温热感觉障碍或照射新鲜的瘢痕部位、植皮部位时,应用小剂量,并密切观察局部反应,以免发生灼伤。
(7)血循环障碍部位,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或血管扩张部位一般不用红外线照射。
(8)治疗时应防止出汗过多,不宜多灯(一次不能超过两灯)照射。否则出汗过多易致虚脱。此现象电光浴时容易发生。
(9)照射过程中如有感觉过热、心慌、头晕等不良反应时,需立即告知工作人员。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