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认真供养吗
真如老师常常从很多生活细节中,教导弟子如何用心修行。
很多法师都曾被老师教导,供水时如何用心的经验,比如说从每一杯水的高度,就可以看得出供水者在供养时有没有用心。若杯内的水位太满,表示在闪神的情况下,水倒多了。如果水倒少了,表示供水时,没有特别留意。易言之,老师总可以从这些细微处,观察到弟子们特别多的修行状态。
有一天,负责佛堂供水的法师有事出门了。那一天早上我想:
「绝对不能忘记供水!如果因爲负责的法师出门就没有人供水,老师知道的话,肯定会教诫我们的。」
所以用完早斋,我立即跑去佛堂,结果看到一位法师已经在供水了。我内心不禁讚叹:
「真不愧是某某法师,总是最坚持定课,难怪他先来供水。」
我当然也不落人后,马上去看供水的情形,而且提醒他说:
「每杯水要倒一样多喔,水位不可以有的高有的低,对吗?」
「对对对!你帮我检查一下。这一杯的水特别少,是因为水壶没水了,我赶快去装水。」那位法师回答我说。
才说著话,又有另一位法师走过来提醒我们:
「除了水的高度相同外,水杯跟水杯之间的距离也有一定哦。」
我不由得又一声讚叹:
「不愧是当过师父侍者的某某法师,师长的教诫总是讲一次就记住了,我都忘记了老师提醒过这一点。」
几位法师一面把水杯摆整齐,一面互相讨论、回忆各自听过的老师的教导。供完水,大家才放心地去用功。
果然,下午老师来巡视佛堂。当老师的双眼望向供水杯的时候,我彷彿听到自己心裡响起得意的声音:
「这一回,应该零缺点了!这是集多位法师费心费力的得意之作,应该不会有任何错谬吧!」
结果老师回头看著我,微笑地问我说:
「你供水的时候有认真供养吗?还是只注意水的高度跟水杯怎样摆而已?」
一下子,我觉得自己的脑袋轰一声,原来当我忙于事相时,反而把最重要的宗旨和目的,遗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不知其他的法师如何,但惭愧的是,我个人却真的彻底忘了是在供养,连供养的目的、供养的对境,一丝毫都没有在心续中现起。这么简单的事情,没有老师的提醒,我自己是绝对不会发现的,还洋洋得意,以爲自己做得不错。
从此以后,每次供水时,除了每个细微到不能再细微之处,都力求完美之外,我一定会再问自己一个「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某某某,你是做了这一切,但你真的有认真供养吗?」
《掌中解脱》有说到供水的胜利,包括:供「清凉」水,有戒律清淨的功德。供「甘美」水,有获得胜味的功德,来生能受用殊胜美味。供「轻」水,有身心堪能的功德,能够受持善法。供「柔」水,有心相续调柔的功德。供「纯」水,纯无杂质的水,有神智清明的功德。供「无臭」水,有淨障的功德,能清淨自己的业障。供「不伤胃」水,有身体不生疾病的功德。供「不伤喉」水,有语音和雅的功德。
因为有真如老师的提醒,所以才能真实地得到这些功德,否则会不会只是在桌上倒一杯水而已呢?
~释性恩
赞颂-《芭蕉雨》
词/曲:真如老师
⊙滂沱雨骤然起
拨奏蕉叶的旋律
玉珠落满地
你的笑你的愁深深烙印在心里
任谁也抹不去
花落谢谁惋惜月圆缺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倾诉着我的心
花无心人有意梦未圆志不移
在未来的际遇永远等你⊙(重复)
花落谢谁惋惜
月圆缺人散聚
窗外的芭蕉雨倾诉着我的心
纵使山穷水也尽
献出真诚的一片心
无悔守护到天晴
美丽花季
南山律宗
这张大师的法照陈列于福建省泉州市弘一法师纪念馆,加持力很大。
太虚大师曾为大师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在家律学之所承的法体
灵芝律祖的芝苑遗编中说:发心希望受戒,必须知道受的是什么“法”?要知道:佛出世制立的戒法,是禁止防御身(行为)口(言论)的,调伏心行(思想)的。十方诸佛,三世贤圣都修习这戒法,所以叫做“圣法”。
现在发心,誓愿禀受这戒法,才有作法仪式而行受戒。不过必须是内因(发心)外缘(仪规)和合,内心、外境相冥契(缘一切有情无情境发慈悲心),才会使受者的心胸中发生“无作”的戒体。所以在受戒时必须充分酝酿、认识戒相和戒法的具体内容。要知道受戒是一生的大事,决不能颟顸从事的。
本期佛法名词解释唯识宗“一本十支”的十支论之一.又作离僻彰中论,世亲菩萨造,唐代玄奘译,凡三卷。本论系注释弥勒所造的《辨中边论颂》,阐明大乘中道之正行。计分辨相、辨障、辨真实、辨修对治、辨修分位、辨得果、辨无上乘等七品。异译本有陈代真谛之《中边分别论》二卷。两译因传承不同,故于法相之解释上时生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