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随着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刷屏,大家对流感谈之色变;最近,“流感”又与“坏死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触目惊心的字眼连在一起,搞的又是人心惶惶。的确流感现在处于高发季节,那么,面对肆虐的流感,我们应该知道些什么呢?
流感≠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全身症状轻,呼吸道局部症状重。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而后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可伴有咽痛、流泪、声嘶、少量咳嗽等,很少发热及出现并发症,传染性弱,一般5-7天痊愈。患有普通感冒一般不会影响体力、食欲,能胜任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但流感就大不一样了,流感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流感患者有明显的全身症状,且传染性强,需要休息、隔离,治疗,甚至部分重症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血常规检测对于鉴别普通感冒和流感意义不大,可通过鼻咽拭子检查以助鉴别。
哪些人容易出现重症流感?
大多数的流感为自限性的,但以下特定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住院患者,小于5岁的儿童,65岁以上老年患者,肥胖者(体重指数大于30),妊娠及围产期妇女,存在各系统慢性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受损者(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等),服用阿司匹林的儿童。因此在怀疑上述人群感染流感时,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早进行流感病毒相关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留意全身情况,及早干预,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流感并发症
1.肺炎
流感并发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不会自然消退,症状随着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和发绀的发生而逐渐恶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X线片可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渗出,肺组织或分泌物标本培养病毒滴度高。
继发细菌性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出现湿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增多。病原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重者可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流感导致的急性坏死性脑病起病急,往往在发病数天后昏迷,预后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有可能发生Reye综合征。
3.心脏损伤
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增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主要症状有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肌酸激酶增高、危重症患者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判断
流感患者出现以下表现,警示为重症流感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不安、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流感症状缓解后再度加重。
得了流感怎么办
流感大多是自限性的,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在家静养隔离治疗而好转的,只有重症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在家隔离需注意哪些事项?
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应佩戴口罩,与家人保持距离(至少1.5米)。采取正确的咳嗽礼仪: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前臂或纸巾、毛巾掩盖口鼻,其后应彻底洗手,将污染的纸巾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高热者可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儿童患者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抗菌药物如头孢等,对病毒无效,不要自行应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病情加重及时住院治疗。
重症病例的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原发病的治疗——抗病毒药物应用
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超过48小时使用仍有效果。抗病毒药物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和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推荐的抗病毒治疗疗程为5天,治疗5天后病情仍严重或有病毒复制依据的患者,应考虑延长疗程。
支持治疗
(1)呼吸支持: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呼吸支持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循环支持: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肾脏支持:重症流感患者中,肾脏是常受累的器官,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ARDS患者可采取持续的血液滤过或间断血液透析治疗;
(4)抗菌治疗:出现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5)糖皮质激素治疗:需要血管加压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小剂量激素;
(6)其他支持治疗:要重视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尤其是电解质的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
流感的预防
1、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接种疫苗后约2-4周便会产生足够抗体,一般建议在10月底前完成疫苗接种。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适用于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或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3、日常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必要时正确佩戴外科口罩;没洗手时,避免接触眼睛、鼻或口;保持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及充分睡眠,不要吸烟,保持良好心态。
策划by感染性疾病科
供稿by傅涓涓
编辑by蒋肖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