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过度,谨防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很多人抛弃陋习将烟酒戒掉,饮食上也以营养均衡、合理膳食为标准,同时也热衷于参加运动健身。但是这其中要注意的是运动也要因人、因体质而异,并不是说运动的越多越好,大量剧烈的运动反而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
9月10日,医院心血管内科入住一名年轻患者,这位患者正在参加军事训练。据他描述,在9月2日就自觉全身酸痛不适且小便呈茶色,但仍在坚持训练,直至9月10日入我院急诊,急查生化全套示肌酸激酶:U/L,确诊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随即收住心血管内科,予以积极对症治疗。
在医生的专业治疗和护士的精心护理下,9月13日该患者肌酸激酶降至U/L,小便的性状也恢复正常,已于9月14日康复出院。
那么,什么是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呢?运动性横纹肌是指各种过度运动导致人体骨骼肌损伤,肌细胞溶解、破坏,骨骼肌细胞内容物(如酶类、钾、磷、肌酐和肌红蛋白等)释放入血液循环中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常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
这名患者就是集训剧烈运动,而导致肌肉损伤、肌细胞破裂,肌红蛋白等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出现茶色尿(肌红蛋白尿),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肌红蛋白就会堵塞肾小管,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而且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患者认为肢体疼痛时运动后的正常反应,并没有引起重视,从而耽误治疗。
因此,日常的锻炼健身活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注意运动安全,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在高强度的运动后,如出现肢体剧烈疼痛,要考虑到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如果怀疑发生了横纹肌溶解,可以首选超声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以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永久性创伤。
供稿:心血管内科段秀玲
编辑:程伊红
审核:周永龙
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