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老百姓俗称脑中风,形容其症状如疾风之来,起病迅速,变化亦快。现代医学按照脑血管病变特点,将其分为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实质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常看到身边的人,在冬春季节大家都在相互提醒着,关心着身边的老年人,当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为什么呢?这还要从引起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说起。
1.高血压:高血压病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比常人高6~7倍,因此,防控高血压对老年人来说很重要。有研究称,环境温度每降低1℃,收缩压升高1--3mmHg,舒张压升高0--6mmHg,冬春低温季节要比酷暑三伏天血压升高平均15-6mmHg。冬季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潜匿;初春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气温不恒定。季节转换,昼夜及室内外温差较大,使的冷空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进而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血压波动明显,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形成。特别是长期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管壁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在寒冷刺激外加血压升高的情况下,原本脆弱的血管很容易破裂,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
2.代谢综合征:临床上脑血管患者发病,可以看到,最容易发生在天亮将起床时和刚刚起床后,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微循环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冬季低温时候尤其如此。寒冷因素下,人们在餐桌上摄取了较以往更多的高盐高脂肪的饮食,比如烤肉、咸肉类,火锅、油炸类食品。味道更加偏咸,偏重。代谢综合征中血脂生化的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偏高对人体血管损伤最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天生还本善良,但是被氧化修饰之后呢,摇身一变成了卧底,将大量的胆固醇从血管外转移到血管内,血管内壁上就会附着上像粘稠粥状的斑块,而且这些斑块会见缝插针,钻进损伤的血管内皮下,赖着不走,隐居在此。我们血管里面的物质比如血小板、巨噬细胞等粘附因子、细胞因子,反射性的粘附在斑块身边,它的“房子”越堆越大,形成纤维状斑块,所谓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因此而形成。代谢综合征中其他生化异常,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糖耐量的异常;高尿酸血症,向心性的肥胖,常常在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下,出现失衡。
中医认为脑血管意外,发生急促,症状进展,凶险多见。其中病理因素多为气虚,气逆,血瘀,痰凝,阻滞脑络,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发为偏瘫,麻木。脑为神明之府,清阳之气所居,元气亏虚,脑窍不充,或喑哑,或目盲;气逆于上,扰动脑窍气血,生风动血,血行脉外,留而为瘀;元气不足,影响气化代谢,久而痰浊湿气等阴邪内生,邪气留据,阻滞经络血脉气血运行,形成恶性循环,虚实夹杂,种下中风病的因果。
下面呢,就从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入手,给我们的老年朋友们支招献策,安然度过数九寒冬。
1.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季节气候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会影响到自身血压、血糖的波动,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血压、血糖的水平关键在于适宜范围内的稳定,不能忽而高峰忽而低谷,像过山车一样,这样对血管的损伤很大,对血管自身的调节代偿机制提出很大挑战。加强血压、血糖值的监测,便于及时了解跟踪自身生化代谢水平的波动,医院、及时反馈给家庭医生这些信息资料,便于专业医师调整降压、调控血糖水平的药物治疗方案。
2.保持情绪稳定。冬天是一个容易让人倦怠抑郁的季节。多注意老年人情绪上的变化,缓解不良情绪,人们常将“老小孩,老顽童”,生理因素使得他们需要像小孩子的心理变化一样,变化不定,容易闹情绪,及时谈谈心,交流沟通。培养一两个力所能及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多一点丰富,多一点乐趣,转移注意点,更重要的是老年朋友之间的谈心、交流,是他们精神生活世界里的润滑剂。
3.老年人适宜在背风向阳的庭室内,常晒晒太阳,晒晒脊背。中医讲“脊柱是人体督脉循行所在”,后背属阳,督脉为阳气之海,督脉阳气足,一身正气就充沛,对于改善老年阳虚体质,帮助老年人抵御寒流侵袭,大有裨益。
4.不宜进行像扑克牌、麻将桌类似久坐的娱乐活动,本身气血循环减弱,血液容易瘀滞,加重脉络经气运行不畅,加之此类活动中精神高度集中,交感神经兴奋明显,造成情绪容易波动,血压波动明显,气血逆乱,阳亢动风,扰动脑窍,发为中风。所以舒缓,放松的文体兴趣爱好,再好不过。每日晨练必待日光,等太阳出来了再安排活动,此时避免冷空气的强烈刺激使血管骤缩而诱发脑血管意外。活动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量不应大汗淋漓,以周身发热,手脚温暖,尚未出汗即可。
5.饮食宜均衡搭配,加强纤维类食物摄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防止老年患者用力排大便引起的腹压,脑压的异常升高。五谷杂粮,皆有百味。特别是对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饮食尤其要少盐低脂。可多选择鱼类等海产品。餐桌上火锅、动物内脏、烤肉等高热量、高嘌呤种类的食物,口味偏咸偏重,很多配料无形中,加重盐分、油脂的摄入。
6.冬天气候干燥,加之空调、暖气等设备供暖,室内常常湿度不够,很多老年人睡前饮水不足。很多脑梗死常常在天亮即将起床,或者睡眠安静中发病,对于长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能此时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慢,血栓易形成阻塞脑部血管。睡前适当饮水,热水泡脚,温经散寒通络,促进气血运行,还有助于睡眠。起床后安安静静的清醒一下,先不着急下床,可静坐安稳。配合干梳头,干擦脸的方法,促进头面部阳气的周流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脑血管病的高危的独立因素还有心房颤动性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苹果型身材(腹型肥胖)等等,限于篇幅,在这里先不一一赘述了,以上是针对在寒冬低温节气环境下,在有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脑血管病发病高危因素的老年朋友们,提供一些生活上应该注意的小细节,和一些可以实施操作的小方法。相关的科普文章,我们还会有陆续的专题介绍,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张怀璧个人简介
张怀璧,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神经内科张秋娟教授,从事急性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后遗症,头痛、眩晕、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脑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
点击下方链接,观看往期科普文章1.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良皞——春节饮食与消化道健康
2.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中医学副主任医师候霄雷——当“美丽”遇上“流年”
3.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首席医疗专家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美堂——暑期将近,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关于北京白癜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