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人们逐渐恢复了日常锻炼。但是,很多人在长达数月的宅家抗疫期间,出现体质和运动能力下降的表现,而盲目地跟风运动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病例回顾
近日,年轻小伙小马在得知健身房已重新开放,于是将健身计划提上了日程,当天便到健身房跑步、举重、骑健身车等等,锻炼了几个小时,回家后全身肌肉酸痛。小马以为这是锻炼后的正常反应,没有引起重视,但一星期后他全身肌肉酸痛并未得到缓解,而且发现自己小便的颜色越来越深,如浓茶一般。于是他慌张地来到我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初步判定小马可能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给他进行了抽血检查,果不其然,报告显示:
肌酸激酶(CK):U/L↑↑↑,(正常范围为38-U/L)
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U/L↑,(正常范围为0-25U/L)
医生解释,肌酸激酶主要是反映人体肌肉状态的指标,比如骨骼肌或者心肌出现问题时,都有可能表现为肌酸激酶的升高。针对小马的情况,病因是过度健身,导致横纹肌损伤、肌肉溶解,血液中肌酸激酶显著升高,引起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所幸,小马就医及时,属于轻症,医生给小马进行了药物治疗,并且留院继续观察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进行了几天的系统治疗,小马康复离院。
无独有偶,上月,一位15岁的少年也是剧烈运动后,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住院治疗。
专家指导
急诊科王国标主任指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由于剧烈运动、感染、酒精中毒等多种原因导致人体横纹肌损伤、肌肉溶解,从而引起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入血,经肾脏滤过,导致肾内梗阻性急性肾衰竭;同时由于肌红蛋白本身具有肾毒性,进一步影响肾功能并加重肾衰竭。这种由于剧烈的运动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
过量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尤其在闷热潮湿环境下容易发生运动性横纹肌溶解征,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及酸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少尿或浓茶色尿,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意识丧失等症状。
因此,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预防十分重要,王国标提醒市民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时要加强适应性训练,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尤其是体质较弱者或运动能力较差者,从训练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逐步递增,做好个人锻炼计划,例如可以每星期抽出三四天进行锻炼,每次进行一个小时,选择有氧运动,运动前要热身。
二、疫情期间,戴口罩运动会感觉呼吸不顺畅,导致通气量下降,尤其是剧烈运动时容易缺氧,人体心肺负担加重,因此剧烈运动最好不要戴口罩,比如长跑、踢足球、打篮球,而一些舒缓性运动可以戴口罩,比如散步、慢走、太极拳等;尽量到人少开阔的地方运动,保持安全距离,适当减低运动强度。
三、应注意天气环境因素对运动安全的影响,避免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
四、应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及维生素,鼓励少量多次饮水,也可选择一些运动性饮料;同时日常也要注意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五、应了解在炎热和或湿热环境下过度运动可以对人体产生损伤,不可勉强完成超量运动负荷,若出现不适情况要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急诊医学科谢梓歆
温馨提醒
我院专科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住院部等已全面恢复诊疗服务,为减少人群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医院推行非急诊病人全预约,先预约后看病。请来院就医的市民朋友按预约提醒分时段就医,到院后如实申报健康信息,并主动出示身份证与粤康码,以便快速配合完成流调及预检分诊工作,节约就医时间,同时要全程戴口罩,科学防控,安全就医。
主编:曾宁
编辑:钟一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