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除大量食用小龙虾、饮酒及过度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越来越多外,因药物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也屡见不鲜,常见7类药物可引起横纹肌溶解,临床使用时应严密监护,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引起横纹肌溶解的原因如下: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横纹肌包括附着在骨上的骨骼肌和构成心脏的心肌,因为肌纤维在显微镜下呈现明暗相间的橫纹,故此得名。横纹肌溶解症是指各种病因导致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夜和血液循坏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典型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茶色尿,15%~50%以上的患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等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哪些药物会致横纹肌溶解呢?
一、降血脂药
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他汀类药物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不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不适发生率不同,一般在5%左右,故这类药物被称之为“肌肉毒药物”。
2.苯氧酸类(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这类药物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联合使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会增加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
二、抗感染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可增加肌腱炎和肌腱断裂的风险,会加重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肌无力。18岁以下未成年人应避免使用。
三、抗肝炎病毒药
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这类药物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损害,表现包括肌痛,关节痛,肌酸磷酸激酶(CPK)升高,横纹肌溶解和痉挛。
四、β2受体激动剂
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等,本类药物为哮喘首选治疗药,能选择性激动呼吸道β2受体,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其机制与兴奋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使之收缩加快,破坏快慢收缩纤维之间的融合有关。有研究显示,服用特布他林约3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震颤,药物过量严重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和肾衰竭。
五、引起低血钾的药物
呋塞米、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复方甘草酸苷、两性霉素B等可引起低血钾的药物,低血钾症是肌溶解的诱发因素,长期应用排钾药物均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症。
六、麻醉精神类药物
阿片类、巴比妥类、吩噻嗪类、琥珀酰胆碱类等,这些药物大量服用后可致昏迷,使肌肉长时间压迫受损,进而引发横纹肌溶解。
七、其他
茶碱、胺碘酮、多奈哌齐、秋水仙碱、苯海拉明等,当出现严重的肌肉疼痛、乏力、伴尿色加深时,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治疗1.与药物诱导有关的横纹肌溶解,不能随意增加剂量,用药宜谨慎;
2.创伤性或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首先保证血容量,目标尿量ml/h;
3.晶体液(正常钠盐和林格氏液)ml/h静脉滴注;
4.充分补碱,维持尿PH≥5.6:NaHCOml加0.45%Nacl(低张溶液)ml/h静脉滴注;注意NaHCO3过量可致的高血钠;
5.加强利尿:呋塞米20-40mg静脉滴注,足够水化后,有尿者可给甘露醇;
6.随时监测肌酶水平、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7.急性肾衰竭者应及早、充分血液净化(间断或长期)。
END(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于蕾
文字:李梦岚
编辑:张星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