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他汀类药物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他汀药物应用普及,这一不良反应报道频率明显增加。其实,除了他汀类药物,还有很多原因,以及一些药物也会引发这种不良反应的可能,今天对此尤其是药物引起的RM做一整理。
“最早的报道
年,欧洲发生的一场战争中,5个士兵被瓦砾长久压在战壕中,获救后出现受压部位肿胀、酱油色尿、无尿等症状,不久就都死亡了。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
1.病因:
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可分为物理性及非物理性原因:
物理性原因:过量运动、肌肉挤压伤、极端体温(高热、低热)、电击等;
非物理性原因:药物、毒物、感染、代谢紊乱(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及遗传相关因素(如肌酸磷酸化酶缺陷,肉毒碱软酰基转移酶II缺乏)等。
2.表现:典型“三联症”--肌痛、乏力、深色尿
局部表现:受累肌群疼痛、肿胀、压痛、肌无力,如昏睡所致单侧肢体受压,表现为受压肢体比对侧明显肿胀、疼痛,甚至出现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表现。
全身表现:全身乏力、发热、心动过速、恶心、呕吐等
急性肾衰竭表现:深色尿(肌红蛋白尿)、尿色素管型、少尿、无尿及氮质潴留。
哪些药物可引发RM?
临床上常见的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药物见下表:
如何预防药物性RM?
1.服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时,不能随意增加剂量,联合用药宜谨慎。特别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时更应注意:
?凡与影响CYP酶的药物合用时均应慎重,切忌与吉非贝特、非诺贝特等贝特类降血脂药合用;
?65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时,用药剂量不宜超过成人正常剂量的3/4;
?糖尿病及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者也应慎重服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若肝脏和肾脏受损较为严重时,应禁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严重代谢和内分泌疾病患者应禁用他汀类血脂调节药。
2.注意定期做血清肌酶学检查,在使用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药物期间密切